实用查询 »

呈姓的来源


呈[呈、𠀤,读音作zhèng(ㄓㄥˋ),亦可读作chéng(ㄔㄥˊ)]←古“呈”字BOKEE显示不出来,似丛,但不是两个“人”而是两个“大”。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风姓,出自“五帝”时期重黎的后裔伯符(一作乔伯)在西周前期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

重黎是古史传说中的“五帝”时期的人物。他的后裔伯符(一作乔伯)在西周前期被封在程地,建立了程国。古程国的地望在汉晋时期的洛阳上程聚,也就是现在河南省洛阳和偃师交界处。程国的居民以国名为氏,于是就产生了程氏。

传说,上古时候。民间祭祀很乱,社会很不稳定。颛顼高阳氏为了使百姓从杂乱的祭祀活动中解脱出来,安心生产,就委派他的孙子重为南正之官,掌管祭祀神灵;重的弟弟黎为火正之官,掌管民事。后来重和黎的子孙就世袭了这一官职。商朝时封重黎的孙子于程(今河南洛阳,一说在今陕西咸阳),建立程国,称为程伯,其子孙以国名程为姓。

北宋时欧阳修等人修撰的《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说:“程氏出自风姓。”南宋学者郑樵撰写的《通志·氏族略》也说:“程氏,伯爵,风姓。”由此可知,程氏源出于风姓,以国为氏。

到了黄帝的孙子帝颛顼时期,又有重和黎。是程氏的远祖。

典籍《国语·楚语》中记载,观射父对楚昭王说:“及少昊之衰也,九黎乱德……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尧复育重黎之后,不忘旧者,使复典之,以至于夏、商。故重黎世序天地,而别其分主者也。其在周,程伯林父其后也。”

西汉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也说:“昔在颛顼,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使复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其在周、程伯林甫其后也。”这两段话的意思是:颛顼继少昊之后登上帝位,任命重为南正,管天;黎为北正,管地。尧舜时代,又让重黎的后代继续担任分管天地的官职,一直沿续到夏、商二代。周朝的程伯休父,就是重黎的后裔。

观射父和司马迁都说,程氏是重黎的后裔。但程氏的得姓,是在西周时期。

传说,周宣王之时,重黎的裔孙程伯休父入朝为大司马,后又因攻占徐方(今山东滕县薛故城)有功,被封到程邑(今陕西咸阳,一说在今河南洛阳),他的子孙有一部分人以地为姓,称程氏。

据史籍《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记载,公元前十一世纪时,周公旦封诸侯,周文王第十子(一说第十七子)受封于郇(今山东临猗),史称郇侯、郇伯。又据史籍《左传杜预注》记载,春秋时期,晋国荀氏的支子(妾生之子)食采于程邑(今山西新绛),其后以邑为氏,称程氏,是为山西程氏。

西周后期,周厉王好利。他以荣夷公为卿士,拼命对百姓进行搜刮。他的奢贪暴虐,激起了国人的不满。他又派卫巫监视国人,一旦发现有非议时政的人就加以杀害。在这种专制高压之下,国人在路上见面不敢互相打招呼,只好用眼睛示意。国人忍无可忍,终于拿起武器围攻这位贪暴的国君。厉王逃到彘邑(今山西霍县),不久死去。他的儿子姬静继承王位,史称周宣王。周宣王在位时,周公和召公辅政,整饰政务,诸侯来朝,史称“宣王中兴”。周宣王在国力有所恢复之后,曾亲自领兵征伐东南方的淮夷,程国的国君程伯休父也参加了这场战争。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大雅·常武》篇记载了这场战争,写道:“王谓尹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陈行,戒我师旅。率彼淮浦,省此徐土。不留不处,三事就绪。”诗句的意思是,周宣王亲自领兵征伐时叛时服的淮夷,派遣大臣尹吉甫为使者任命程伯休父为大司马。让他在左右摆布阵势,监戒军队。程伯休父随周宣王出征,在对淮夷的战争中建立了显著的功勋。后来程伯休父到达都城镐京,在朝廷中担任大司马,封地改在咸阳附近的程邑。

程伯休父担任大司马以后,他子孙中的一部分又以他的职宫今司马为氏,于是形成了司马氏。因此,程伯休父是程氏和司马氏共同的得氏始祖。程伯休父徙封的程邑,汉代为安陵县,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程邑,又称“毕程”或“毕郢”,是上古时代毕程氏的遗墟。商末周文王姬昌曾在这里居住过。后来密人降周,也迁居于此。因而它不可能是当时程国的都城。

宋朝学者陈彭年在《文韵·以国为姓》中说:“周宣王时程伯休父入为大司马。封于程。后遂为氏,与司马氏同。”史籍《帝王世纪》中记载:“‘文王居程,徒都丰’,故此加为上程。”

战国末期,秦庄襄王子楚(嬴异人、秦异人)即位后,在公元前249年,东周君主联络诸侯,谋划讨伐秦国。秦庄襄王获悉后,同时又忿东周王朝于自己在赵国为人质时不闻不问,遂抢先出手,即派吕不韦统领十万大军,一举攻灭了东周七邑,迁东周公于阳人聚(今河南临汝),东周王朝的最后残余被彻底铲除,周王朝自此灭亡。

自从黄帝夺取了嬴姓部落联盟的领导权后,历史转了一大圈,又被嬴姓秦王夺回最高权力。之后,忠实于东周王朝的程伯休父的后裔去“禾”留“呈”,改称呈氏,以示丧失国祚。呈氏,读音作zhèng(ㄓㄥˋ),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荀氏后裔以邑为姓而改,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据史料记载,春秋时期,晋国荀氏的支子(非正妻长子或妾生子)食采于程邑(今山西新绛),其后裔以邑为姓,称程氏。

春秋时期晋国出现了一些势力强大的姓族。荀姓就是其中之一。荀姓在西周时聚居在今山西省临椅县南部,后来迁到新绛县西。其中的荀林父、荀宾、荀家、荀会、荀偃等人都是晋国著名的上卿大夫,是对晋国政局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其晋国大夫荀驩的采邑就是程邑。

有人说这个程邑就是关中地区咸阳东北的程邑。但本书认为,当时咸阳附近一带均属于秦国的领地,晋国当时虽曾拥有“河西八城”,但其领地也难以到达秦国的政治中心咸阳附近。因此,作为荀驩采邑的程邑,应在今山西省境内。因为荀驩的采邑名叫程邑,他的子孙就以邑为氏,改姓程氏。

三家分晋后,荀姓程氏后裔将姓氏去“禾”留“呈”,改称呈氏,读音作chéng(ㄔㄥˊ)。

二.历史名人:

呈兴勇:(公元1938~今),湖南邵阳人。著名当代作家、翻译家。

参加工作后,先后在教育系统、湖南社会科学院等单位工作;历任教师、助理研究员、研究员等职。

著有《炎黄源流图记》、《一工兵仙韩信大传》、《死亡学笔记》。

编著有《卡耐基传》、《南丁格尔传》、《海伦·凯勒》等。

译著有《灵与肉的炼狱》、《形形色色的巫术》、《作家之妻》、《暴发户秘史》、《阿·托尔斯泰童话集》、《母亲》、《卓娅与舒拉》、《鲁迅传》、《帝王春秋》等多部。

论文有《拉卡托斯对波普尔科学哲学的继承和发菜》、《罗斯福新政与垄断资本》、《论罪与罚等四篇小说》、《论匈奴西迁的自然地理原因》、《当代社会生物科学》、《从民族学看匈奴的盛衰》、《一个十八世纪的巫术家》、《匈奴西迁的几个问题新探》、《嫘祖·丝绸与炎黄文化》等。

旧排名
全部>>
网友正在查
 
呈姓
储姓
旅姓
荤姓
剑姓
兰姓
贺姓
牢姓
佴姓
雍姓
眭姓
包姓
秦姓
台姓
藏姓
殷姓
禄姓
高堂姓
仆姓
竭姓
镇姓
共姓
凭姓
宗姓
辜姓
苟姓
右姓
闭姓
望姓
郝姓
代姓
方姓
撖姓
谏姓
宰姓
刑姓
诸姓
常姓
从姓
兆姓
俞姓
连姓
杭姓
慎姓
张姓
咸姓
加姓
斗姓

收藏本站

在手机看

问题反馈